随着全球旅游业持续增长和文旅深度融合,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与数字化转型的显著特征。根据最新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国内旅游规模达56亿人次,文旅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直接推动旅游人才需求激增。这一增长态势不仅体现在传统领域,更催生了智慧旅游、定制旅行、民宿运营等新兴业态,对复合型人才提出迫切需求。
当传统课堂培养出的学生难以匹配智慧景区运营、文旅IP策划等新兴岗位需求时,四川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杨小乐老师以其深耕十年的教育实践,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杨小乐现任教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她逐渐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理念。她深知旅游管理学科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明白旅游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技能、积累经验。
(图/杨小乐)
在教学过程中,杨小乐十分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融合。她深知旅游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若理论知识与实际脱节,学生便难以真正掌握专业精髓。于是,她积极引入大量真实的旅游案例,从智慧酒店的创新管理模式到旅游项目的精心策划与高效运营,每一个案例都如同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们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杨小乐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审视旅游管理教育。在全球化浪潮下,本土与国际化在旅游业中的联系日益紧密。她深知本土特色是旅游管理的根基,因此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挖掘本土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让他们明白扎根本土文化的重要性。然而,她又不会让学生的视野局限于本地,而是积极鼓励他们去探索国际旅游市场的前沿动态,了解不同国家的旅游文化习俗,使学生在本土化与国际化的交融中,构建起更为宏大和全面的旅游管理知识体系。
杨小乐在学术领域的贡献同样令人瞩目。她参与编写的多本教材已成为旅游管理相关领域的重要学习资源。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的《导游业务》,凝聚着她对导游工作的深刻理解和多年教学经验的沉淀。这本教材涵盖了导游业务的各个环节,从导游的基本素养到具体的服务技能,都有详尽而生动的阐述,为培养专业导游人才提供了全面而实用的指导。
而由她主编的《公共管理学与研究方法》,更是展现出她跨学科研究的卓越能力。在旅游管理这一综合性强的学科中,公共管理知识的研究方法宛如一把钥匙,能开启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和实践思路。杨小乐精心整合相关知识,使这本教材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师生探索公共管理与旅游管理关系的有力工具。
在杨小乐参与的重大项目——《基于实践教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中,她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该项目聚焦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这一关键问题,深入探索如何将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理念巧妙融入实践教学体系。这一创新模式成功突破了传统旅游管理教育的局限,通过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整合本土与国际教育资源,为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踏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该项目成果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和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这一殊荣充分肯定了杨小乐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卓越贡献。
杨小乐以其深刻的教育理念和众多优秀学术成果,成为旅游管理高等教育领域当之无愧的杰出领航者。她的教育模式和研究成果,为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格局提供了重要启示:当学术研究深度融入产业痛点,当教学创新紧密对接技术变革,高等教育才能真正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人才引擎"。未来,杨小乐将继续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为旅游管理教育事业书写着精彩的篇章。(文/范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