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和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背景下,如何构建中国式文化元宇宙理论体系、创新发展中国文化元宇宙产业赋能文化强国建设成为时代命题。11月18日,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式文化元宇宙前沿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年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强荧、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金鹏出席会议并致词。本次论坛由文化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解学芳教授为总召集人,旨在为全国专家学者、业界精英提供一个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前沿思想,推进文化元宇宙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高端对话平台。
前沿论坛开幕式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日明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教授在致词中指出:同济大学致力于构建与一流高校相匹配的科研创新体系,近年来,通过建设科技引领“大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大团队”、承担科研发展“大任务”、孵化科技创新“大成果”,在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经济等方面积累起深厚的学科基础和发展优势。吴广明书记提到,本次召开的2023中国式文化元宇宙前沿论坛是产学研交流碰撞的宝贵机会,不仅汇聚了全国众多高校的专家学者,同时也与长三角文博会进行联动,策划了系列前沿学术交流活动,期待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大会取得丰硕成果,为文化元宇宙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业态创新等集思广益、凝聚共识。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强荧指出元宇宙必须赋能实体产业的融合发展,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关健词是年轻、时尚、好玩、赚钱,不赚钱的也不是数字经济,我们要打造一些新国潮的集群,研究元宇宙条件下创意产业的新生态。同时,文创经济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的三架马车之一,我们应该要坚持国际视野,坚持传承创新,要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努力寻求跨界合作,创意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关键是融合,好的成果一定是跨界融合的产物;最后也要培养领军人物,文创产业一定是人的产业,一定是以人为本。我们要集聚高精尖,下好人才先手棋。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金鹏提出下一阶段数字技术将成为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文化业态孵化培育的关键动能。在人才培育、技术应用、版权意识、市场监管等方面需要政产学研各界形成发展合力,在理论和实践上协同探索、共谋发展,并对文化元宇宙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表示了殷切嘱托与期望。
开幕式上,文创元宇宙(上海)研究院正式揭牌。为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的智库需要、增强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由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指导单位、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等校内院系科研机构,同时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元宇宙与虚实交互联合研究院、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元宇宙与数智人实验室、上海大学智慧博物馆研究中心、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上海数字文创暨元宇宙产业联盟等上海院校机构,并联合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中国外文局元宇宙国际传播实验室、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等共同发起设立“文创元宇宙(上海)研究院”。文旅部科教司原司长孙若风、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强荧、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原司长段勇教授、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主任闵令超、上海市委宣传部发改办主任刘海英等领导的共同见证下,文创元宇宙(上海)研究院成功揭牌成立。研究院将积极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打造文化元宇宙领域权威、高端、前沿的综合性智库平台。
《中国文化元宇宙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会上正式发布。白皮书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常务副主任臧志彭,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长聘特聘教授解学芳担任总主编,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信通院、中国外文局等全国20余所高校26位教授、129位专家学者共同编撰完成,涵盖18大文化领域的基本理论、技术逻辑、发展现状、产业实践、应用场景、存在问题、未来趋势、对策建议及创新案例等相关内容,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分析与阐释中国文化元宇宙基础理论与产业实践的综合报告书。
文化元宇宙首席专家论坛第一场主旨报告由解学芳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第一个发表主旨演讲,他结合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介绍了元宇宙从概念到产业的进阶。谭院士指出,研究元宇宙,首先要对它的边界要界定,元宇宙实际是多种技术的集成,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数字孪生等。与以前的技术相比,元宇宙具有虚拟化身、互联网、体验三个特点,主要具有时空性、真实性、独立性、连接性四个方向。在未来,元宇宙呈现着创作升级、计算升级、体验升级、决策升级和商业升级五个发展趋势。
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首席专家、全国旅游标准化委员会主任、文旅部科教司原司长孙若风从工业与文化协同的角度审视元宇宙,对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作出了深刻的解读,他指出,作为目前较突出的两大元宇宙,工业与文化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引领性的作用,二者将在元宇宙联手行动,构建现实世界的元宇宙版,也将引领其他行业与文化在建构元宇宙中联手行动。此外,他提到元宇宙的健康发展需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要加快开展人文数字的讨论,尤其是加强对数字技术和数字文化反思,加快形成人文引领、法律规律、标准协同的治理体系。
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首席专家、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从理论层面对《演艺元宇宙的发展概论和理论分析》做出分析,他指出演艺元宇宙的基本内涵涉及虚拟艺术创作、社交互动体验、虚拟演出和表演、跨界合作和创新四个层面。元宇宙将从“场”、“人”、“物”三方面重塑演艺产业,推动艺术创作创新,为观众提供更沉浸互动的体验。他指出,演艺元宇宙的总体应用趋势包括虚拟世界演出、虚实结合与现场演艺、跨界合作、互动体验、数字化营销五个方向;在典型案例方面,黄昌勇院长介绍了XR剧场、游戏剧场、国风音乐会、沉浸式XR戏曲等多种类型。
文化元宇宙首席专家论坛第二场主旨报告由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建民主持。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首席专家、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以《GLAMS点亮文化元宇宙》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从中外来看,GLAMS领域都是最早开展数字化的领域。由于具备良好的“人文+科技”基础,它们也最有可能捷足先登元宇宙大门,并可通过为元宇宙提供内容资源信息和创意灵感素材,点亮文化元宇宙的星辰大海。段勇书记强调我们应坚持保护和传承人类知识与创造的使命,以此“不变”应对外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万变”。
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以《元宇宙平台与AI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双向奔赴》为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中国式元宇宙是高质量发展的大战略、大平台、大系统。文化元宇宙是一个综合性的、延展性的、包容性、未来性总体平台化的概念。目前,国内大模型热潮汹涌,加速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以元宇宙为大平台,以人工智能为强大推动力,构成强大的文化新质生产力。
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从审美智能角度分享了对人工智能文创的思考与实践,他提出文化数字化的时代价值包括提高文化生产效率,降低文化生产成本,重组文化生产关系,重构文化生产流程,构建文化生产生态,满足文化新消费需求。文化数字化的创新模式包括价值创新、成本创新、容量创新、市场创新、边界创新、学习创新。在实践探索方面,他提到要建设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意联合实验室;建设中华美学基因库;开设数字文创与管理专业硕士。
文化元宇宙首席专家论坛第三场主旨报告由同济大学艺术与文化产业系副主任夏洁秋主持,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首席专家、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以《文化数字化背景下的资源整合和消费升级——元宇宙时代的新动能》为题进行分享,他指出数字文化产业资源整合的内在逻辑是加强技术、内容、投资三者在先导性、匹配度和成长性方面的有机结合;目标导向是加强先进要素的开发和整合,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包容性增长。数字文化背景下文化产业投资的四种模式分别是:互联网金融服务、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代表的投融资、以文化产权交易为代表的投融资以及以基金与上市为代表的资产证券化。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国家社科重大首席专家单世联以《人文与科技:需要融通,也需要划界》为主题进行分享,他提到“融通”的前提是两个领域的相对独立,“融通”的过程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会完全重叠。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各自保持独立、互相提供有启发性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共同解释世界,最终促进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更好的包容和理解。
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夏燕靖分享了《元宇宙:“知识方程”构筑起通向人工智能的设计世界》的演讲,他指出,元宇宙中的艺术设计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和交互技术的创作形式。艺术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自己的创作置身于一个全新的环境中,通过虚拟物体和虚拟场景的交互,实现与观众的互动。而在具备“知识方程”的智能元宇宙中,艺术设计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艺术设计师在借助“知识方程”智能元宇宙平台的前提下,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首席专家、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主任闵令超分享了如何《数字赋能文化传播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他指出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位一体的数字化转型、内容生产方式演进以及大模型落地应用面临的挑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应凝聚优质IP,数字科技与中华文化双向赋能,使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中创新传承。闵令超主任还分享了中国外文局对数字化国际传播的一些探索。最后,他强调中国式文化元宇宙的未来,势必集技术之大成,汇文化之精髓,燃青春之热爱,传中国之智慧。
文化元宇宙专委会主任、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解学芳教授分享了关于《AIGC时代的中国式文旅元宇宙》的演讲,她提到,AIGC时代到来,中国式文旅元宇宙本质是“技术集合+文旅资源+虚实空间”。在未来,中国式文旅元宇宙将推进文旅供给韧性化,激活文旅消费普惠化,推动传统文化创新转化,促进精神文明数字化,践行绿色旅游低碳化。最后,解学芳教授提到,中国式文旅元宇宙强调新技术与原创内容协同赋能实现时空破局,其发展要为未来留白(创意)和留旧(传承),要将讲好元宇宙时代的中国文旅故事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中国式文旅元宇宙的创新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方略,以共创共建理念推动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化元宇宙行业高端论坛上,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客户事业部总经理何艳,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秘书长、文旅首席专家孙晖,百度智能云元宇宙创新平台总经理冯磊,阿里巴巴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空间设计中心负责人周晓雪分享了文化元宇宙的产业创新与实践探索。
全国文化元宇宙示范案例与先锋机构高端对话由中国外文局元宇宙国际传播实验室负责人赵萱作为主持人,咪咕文化科技、南京文投集团、上海东方传媒技术、上海宽创国际、视辰信息科技等公司代表分享了示范经验和创新模式。
此外,本次论坛还举办了中国式游戏元宇宙前沿论坛、中国式文化元宇宙理论研究主题论坛、文化元宇宙行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主题论坛、人工智能(AI)与艺术科技主题论坛、Web3.0:一次技术驱动的文化产业升级主题论坛等五场精彩的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就文化元宇宙各前沿专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和研讨,收获满满。在主编圆桌论坛环节,《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学术论坛》主编林智荣、《中国出版》副主编杨晓芳、《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周春玲、《南京社会科学》文化与历史栏目主任编审谭志云、《东南学术》副编审徐淑云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习近平文化思想”等主题,研讨了明年的选题方向和研究侧重点,对学者们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
本次论坛理论界和实务界专家共同聚焦中国式文化元宇宙的前沿问题、理论热点与未来趋势进行充分研讨,将有力推动中国式文化元宇宙理论创新、加强文化元宇宙产业最佳实践的知识沉淀和经验共享,为加快建构中国式文化元宇宙理论体系、夯实产业基础,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快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慧与思想贡献。